鐘寰平:深入推進污染防治,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谷騰環保網訊】“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振奮人心的這句話,凝練概括了過去十年間,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謀劃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措施之實、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在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同時,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生態奇跡。
錨定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一硬指標,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中央做出重大決策部署,將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舉國上下齊努力、共奮斗,將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藍天白云、清水綠岸明顯增多,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還有差距。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完成這一目標任務,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任重道遠。我們要進一步堅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決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鞏固拓展已取得的污染防治攻堅成果,繼續打好一批標志性戰役,接續攻堅、久久為功。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要準確把握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內在要求,做到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落實最嚴格制度,加強全過程監管,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不斷強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嚴格執法監管,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
堅持系統觀念、協同增效。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設美麗中國,讓綠色成為神州大地亮麗風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不斷從勝利走向輝煌,繪就華夏壯美畫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